协作者要闻

疫情下的深呼吸——在异乡闯荡多年,这群年轻人的工作、生活情况怎么样?

2020-05-10 created by:协作者云社工

稿定设计导出-20200430-220425_副本.png

他们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是流动群体中的新生力量,是家庭生活的顶梁柱。

他们大多十几岁时就离开家,去到另一个城市,为了生计或梦想闯荡。

而今,在异乡闯荡多年,这群年轻人的工作、生活情况怎么样?

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吗?他们又面临着怎样的处境……

疫情之下,协作者将视线聚焦到青年打工者身上,让我们一起聆听青年打工者的梦想与追求。



工作换来换去,还是一样

杨军(化名),33岁,广西籍

打工地:珠海

2006年,我到深圳的电子厂开始打工,当时是被学校带过去,在厂里干了半年后,赚了学费又回去老家上学(中专)。毕业后,在东莞厂里实习了两年,2009年8月份来到珠海。来珠海后换过三四个工作,在酒吧卖过酒,但不习惯里面的环境,做了半个月就出来了;在手机工厂做了半年多,后面工厂搬去了东莞,因为不想跟着去东莞,又重新找了别的工作。

2010年-2016年,我一直在一家公司工作,主要也是从事流水线的工作,但也会在不同的部门工作,属于哪里有事做就调去哪里,后来这个公司要长期上夜班,我身体也吃不消。本来我也想去市区找工作,那时有个朋友在这里做保健产品,我和她一起学习。所以2010年之后,我就一边在这个公司工作,一边学养生保健。后面朋友做了一段时间又不做了,我也就学得一般般。但反正也学会了一项技能,学习了一些关于健康的东西,还是有用的。但是当时没考证,考证要花钱的,为了学这个花了4、5万,平时钱还要寄部分回家老家,自己还要存一点,所以没有啥钱去考证。自己也担心学到后面比较深,不容易学。但是如果当时学好了,考了证,现在就可以做相关工作……

IMG_8680选 杨均杰(化名 杨军)_副本.jpg

在珠海协作者做志愿服务

2016-2018年,我到处打零工,几个月几个月那种,也进很多的厂。后面去长隆了,待遇比工厂好一点,没那么累,不用上夜班也自由一点。年轻的时候觉得换工厂挺好的,会换好一点的工作,但是换来换去,还是一样……但受疫情影响,现在还没通知说什么时候正常上班。2月正常发工资,3月发的补贴,不知道4月份还有没有补贴。目前公司有需要就会打电话叫去值班,现在一周只有两三天去公司值班,平时就自己在家待着。想去打临时工,但又怕公司什么时候通知开工。现在就在手机各种APP上做做兼职,一天能挣七八十还好一点,不然生活都不知道怎么办好。

这段时间学会自我成长,在未来才能发挥自己的光芒

李丽(化名),27岁,江西籍

打工地:珠海

我是20岁的时候离开家,外出打工。2011年来珠海,当时学校分配工作,跟同学在珠海的一个公司上班,在流水线上工作,认识了珠海协作者,然后报考了大专,大专毕业之后,换了文职类工作。

我一开始接触到文职的工作时有想过是否回到流水线,继续做工人的工作。因为一开始做文职工作收入很低,比在流水线上的工资还低。在流水线上工作的时候,虽然工作时间很长,但是没有很多繁琐的事情,也没时间消费,还能存一些钱,换了工作之后就没办法像之前那样存钱了。

离开流水线后的第一份工作是统计员,做一些输入数据、审核的工作。虽然在学校学了蛮多办公软件什么的,但是工作上都是从0开始学习,没有人教也没有人带,全都要靠自己走过来。一开始觉得很难,做不下去,但是挺过了一两个礼拜,事情解决了,也觉得还可以。这个过程印象蛮深刻的,后续很多工作都有共通性。后面做过工程部文员,教育、管理方面等工作。

协作者下午茶-(李艳)-化名李丽_副本.jpg

参加协作者组织的茶话会

其实工作换来换去,要遇到的困难还是会遇到,要突破自己、挑战自己,真的把问题解决了才行。

因为疫情,原本准备2月初开工上班的,推迟到了3月初,今年也没有打算换工作。之前本想从事跟健康相关的产业和工作,因为母亲去年得了癌症,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大半年都在照顾母亲没有工作。其实母亲那么短的时间就走了,不是钱的问题,就是治不好,挺遗憾的……

现在公司的订单因为疫情受到很大的影响,大家的工资也都被延期发放。还好即使延期复工的那一个月,公司也有按照珠海市最低工资标准给大家发工资。

我想,不管是疫情,还是现在不太美好的时光,都会过去的,应该在这段时间学会自我沉淀,自我成长,在未来形势好的时候发挥自己的光芒。所以等疫情过去,我想去拜访相关行业的老师,进行学习,加固理论知识,再去进行实践。

年轻的时候多去奋斗,给家人一个好的生活

孙真(化名),23岁,安徽籍

打工地:北京

2019年,我来到一个从未接触过的行业,是一个教育机构。回想起来我以前很不喜欢小朋友。听到小朋友的哭声,我能感觉到内心的恐惧,小时候经常带妹妹,应该是那个时候让我恐惧的吧!

但是在工作中慢慢开始接触到很多小朋友,一开始我心里是很不情愿的,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慢慢开始喜欢上这份工作。因为同事间会互相帮助,没有像以前单位的斤斤计较,于是我决定留下来。培训公司对我工作内容进行了系统化培训,一个星期后我就开始上班,也开始接触小朋友。那个时候我试着和小朋友沟通,我的内心似乎慢慢敞开了。

我的生活是上下班两点一线,下班就想赶紧回到家里,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屋,但我感觉很温馨,家里有爸妈的欢笑、有我和弟弟的吵闹。吃完晚饭,我会和妈妈、弟弟一起去遛弯。遛弯的路上,妈妈一直想着回家给爸爸做什么好吃,虽然家庭没有钱,但是这样我也很开心。那个时候我是很爱笑的一个姑娘,现在的我好像没有那么爱笑了,但是我相信一定会好起来了。

我想有一份好的、稳定的工作,可以照顾我的妈妈,可以撑起我们的家。现在年轻的时候多去奋斗,等我自己挣钱多了,可以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服装店,让家里人有个依靠。但受疫情影响,我所在的培训机构也由于疫情的冲击面临开不出工资。

lADPDhYBMOYjkp_NDYDNEgA_4608_3456_副本.jpg

今年疫情期间,社会工作者给孙真的家庭送去防护物资 

编者注:孙真的父母带着从小患有肾病综合征的弟弟在北京治病打工,爸爸原本是家里顶梁柱,但不幸2019年12月肝癌去世。孙真大专毕业后也一直在北京工作。爸爸去世后,家里经济由她一个人打工负担着,而她所在的英语培训机构也由于疫情的冲击开不出工资,变相裁员的局面。疫情期间,协作者为该家庭发放救援金,链接医疗资源支持孙真弟弟和母亲部分基础诊疗服务等,并链接到来自北京绿色逐木鸟志愿服务中心的王涛老师为孙真提供工作机会,捐助其一台二手笔记本电脑以及一袋面粉,支持孙真居家办公及弟弟的居家学习;社会工作者为孙真提供职业素养基础培训,并鼓励其发挥特长在协作者微信群内向其他困境儿童分享英语歌曲及英语学习方法,提升其自身的职业自信,构建困境人群互助支持网络。孙真向社会工作者反馈说:“特别感谢你们的帮助,这些都是无价的,我会继续加油的!”

只有先好好爱上这个城市,才会千方百计喜欢这边的工作

王奇(化名),28岁,贵州籍

打工地:珠海

我第一次出来工作是在2010年8月份左右,那时候我中专刚毕业,我们是跟着学校分配到江苏苏州吴江那边,那时实习期是一年。2011年7月份左右,合同期满,我就离开了那家公司去了另外一家公司,但是还在吴江这边,一直到2014年。期间一共差不多换了有五份工作,因为一开始是同学一起过去的,但后面同学们陆陆续续都走了。在吴江没什么熟人,然后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面,适应方面也会比较差一点。

IMG_7312琦宇-化名王奇_副本.jpg

在珠海协作者做志愿服务

2015年过年后,我就来珠海这边了。来珠海这边也换了三四个工作,每份工作干几个月到一年。然后就回去老家,在家呆了一年多的样子。后面又去福建呆了有一年,差不多是去年又回来珠海这边来。

现在暂时没想过换工作,但并不是意味着喜欢这里。我认为对一个城市的归属感远胜于对某个企业,因为你只有热爱这里,你才会屈就这里一切的不好。你只有先好好爱上这个城市之后,你才会千方百计喜欢这边的工作,不管这边的工作怎么样,你都会去做。

我喜欢珠海是因为我比较喜欢大海,其次比较喜欢这边的公共设施,还有那种公共教育,相当于素质培育之类的机会比较多。还有,可能就是因为有像协作者这样的公益机构。

我们这里面很多人都是抱有那种心态,在这里面先工作一年或者一两年,有稳定的积蓄之后再去换别的,或者做点别的事情,大家基本上都没有考虑在里面长期做。因为我想在这边稳定一两年之后,有个十来万的积蓄之后,就出去做点事情,或者在珠海,就像斗门那或者偏远的地方买套最小的,哪怕是二手的,属于自己的小房子。然后再找一份各方面可以接受的工作,再考虑稳定长久性地做。

受疫情影响,本应该初七、初八就复工的工作延迟到正月底才开工。这段延期复工的时间里,我参与了一些抗疫救援志愿服务。我哥当时以个人的名义把自己小诊所里面的一些消毒液、防护用品,分成两批,全部捐给了我们村里。物资捐了之后,需要有人去打(喷)消毒液,我就申请作为志愿者给村里消毒了两三天。

后来我们村里面对外来务工人员查体温、核查行程等情况。当时也来了一批志愿服务人员,我就问他们怎么参与,然后加入了他们。差不多又跟他们一起做了两天的志愿服务。然后正好遇到我们镇给武汉和湖北鄂州那边运送救援蔬菜,我们村里很多蔬菜种得多的村民也把自家的蔬菜捐出去了,我感觉挺挺不错的,也挺感动的。所以我就又报名志愿者,跟他们去扛蔬菜,扛了一两天吧。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间总共加起来的话差不多六、七天,但是这个过程不是一整天的做,是一天去做两三个小时的样子,有时上午两个小时、下午两个小时,志愿者们轮流排班去做。后来回到珠海这边,我也响应卫健委、劳动保障局和团市委的号召,也参与了一些志愿服务。

公司今年比往年正常情况下推迟了20多天复工。复工之后,虽然公司订单量减少,但是也正常发工资了,因为我们是拿月薪制。但公司很多临时工都受到了不好的影响。年前的临时工比较多,大家都想来这边干个一两个月,拿到工资就走人,去别的厂做别的。像这种临时工,平时本来一个月可以拿到5000块钱左右,但是最近一两个月,他们才拿差不多两三千块钱,除去生活开销一个月下来也剩不了多少钱。但他们也不敢走,希望疫情赶紧结束,好拿多一点工资,多挣一点钱。

在现实面前,理想常常不如意

刘隆(化名),23岁,江苏籍

打工地:南京

我从小就随着父母来到了南京生活。2013年初中毕业,和很多学生一样,面临着继续上高中,还是选个大专或者职校的抉择,由于那时候比较爱玩,成绩不是很好,就决定上了中专,我学的是乐器修造专业,在学校学了两年多就到了江苏泰兴一家乐器制造公司上班。

当时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开心地在这家公司实习,可是现实与理想还是不一样的。我们当时到那里实习时才刚满18岁,那里公司的员工、领导大多都是董事长的亲戚,是名副其实的家族企业。在公司里,每个人都把我们当个孩子看,我们也把自己当个孩子,实习期一年基本也是很快就耗费过去了。但是,这一年时间在公司还是看到了许许多多现实的东西。在那个厂里无论你工作了多少年,如果你不是董事长的亲戚,你可能永远也只能做车间工人,所以那时候我就觉得有些事情光靠一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化名 刘隆-参与99公益线下劝募_副本.png

在足球买球app官方官网 做志愿服务

2016年底,我放弃了在厂里的工作,和家人去了长沙做绿化方面的工作。两年多的时间,第一年还是赚了一些钱,第二年因为某些原因亏了不少钱,我们也赶紧收手,又回到了南京。这两年我也成长了很多,我也深深的感觉,靠自己想在这个社会稳定的生存下来是非常难的事情。

我的家乡是在江苏盱眙,龙虾之都,自从来了南京之后,只有过年才回去。这么多年家乡的变化也是非常大的,之前村里面交通非常不方便,现在通了乡镇公交,去哪里都很方便,每次回老家都有一些变化,都是往好的方向发展的。现在家里都是老年人居多,年轻的不是在外面上学,就是在外面打工。

这次疫情,对于自己家影响比较大的是家里的生意做不起来,一直损失,可能大部分做生意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影响。这次疫情受影响最大的是没有太多积蓄的大部分人,甚至很多人都是负债的,这对很多人都是很大的打击。所以平时工作存点积蓄还是非常重要的,最起码让我们在遇到很多突发事情的时候能维持最起码的生活。在现在这个环境下,大家还都是过得比较艰难的。

对于自己的发展,曾经有很多的想法,但是经过几年的经历,我感觉目前最好的状态还是自己能掌握一门技艺。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创业的门槛是越来越低,但是真正能做起来的寥寥无几。

我觉得未来如果在某一方面做的不错了,我可能还是回家乡发展,毕竟城市的生活节奏各方面都很快,适合年轻的时候拼搏。等到了年龄大的时候,再回到自己的家乡!

背井离乡,只为荣归故里

王洪(化名),24岁,江西籍

打工地:深圳

由于个人的理想,家庭的重担,社会的压力,让我离开了老家,来到了一个充满了机遇而又伴随着无奈的城市——深圳。

2017年4月份,我在老家清明扫墓后就来到了憧憬已久的深圳,这是我第二次来到深圳。第一次是在2014年7月份来到深圳打暑假工,那一年我还在读技校。两个月的暑假工生活都是在服装厂做衣服,虽然累且枯燥,但是很充实。最惬意的是晚上下班后和宿舍工友去外面买点凉菜和冰镇啤酒到宿舍唠唠家常,吹吹牛。其中有个工友是梅州人,他买了台二手老式彩电放在床头看,只能看“深圳都市”一个频道,里面有句广告语我一直印象深刻:来了就是深圳人,深圳,是个实现梦想的地方!

2017年4月-7月,我一直在红荔村做肠粉。那时候的想法是学会后回新余学院摆个摊卖肠粉。后来心里一直放不下2015年下半年在新余学院后村开烧烤店亏损失败的打击,于是我在7月的时候果断辞职,立马入职了一个烧烤屋,这个店是那年有位顾客吃完烧烤发抖音后火起来的。在烧烤屋的那些日子,我接触到了大城市的烧烤店是如何运作的,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快节奏的深圳,白天的繁华热闹依然掩盖不了夜幕下的市井烟火与喧嚣。人们在白天的工作劳累到晚上得到了释放泄压,这或许是深夜的烧烤加啤酒要比早上的肠粉加椰奶暖胃的原因吧!

平时我也会在晚上打电话给妈妈,了解下最近生活怎么样,弟弟妹妹是否听话,学习有没有进步……我妈一直跟我讲要在外面找个老婆,我们这种家庭在本地很难成家……我时常自责,恨自己没能力改变家里现状!

2017年12月底我辞职回家准备摆个烧烤摊重新起步,不曾想在我妈妈的万般阻扰和村里人的冷嘲热讽下暂时放弃了!在家呆了半个多月又回到了深圳!

2018年1月到现在2020年,我一直在深圳的饭店炒菜。期间换了几家店,都是做湘菜,也学习到了不同的菜品。我之所以会去炒菜,是因为觉得烧烤和炒菜都属于餐饮,有相通之处。2018年10月份,我在一个酒店的来福士广场店遇到了一个老乡,她是赣州的一位温柔恬静美女。她叫郭莉(化名),比我大半岁,曾在新余学院读过大专。好像冥冥之中有种天意,我2015年在新余学院后村开烧烤店时,她在那里读大学,但那时我们并不认识。一起上班的那些时间,我和她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2019年1月初她辞职回家了,其实我当时也想跟她回去的,好恨自己!没成想过年那段时间她因父母影响把我拉黑了,至今断绝了联系。直到现在,我一直觉得痛失她是我一辈子的遗憾。

我原本打算今年回家发展,可单身一人,我妈妈年纪不大,但是自我父亲去世这些年苍老了许多,愿我妈妈身体健康。妹妹在下半年就要读初中了,弟弟明年小学毕业……我本命年24岁,在这个尴尬的年纪还没有成家立业,真是失败!纵然现实虐我千百遍,依然不改心中开店创业的初衷!

所有的背井离乡,如果不是为了荣归故里,那将没有任何意义。

他们是一代又一代外出的青年打工者,

面对工作的不顺、生活的打击,

他们仍然在努力寻找出口。

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虽不像期望中的那样越换越好,反而发现只有接受挑战,才能真的有所突破。心中怀揣着对家人的爱与责任,所以能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工作生活屡屡受挫,受疫情影响工作形势更加严峻,但还是心怀希望,努力迈向期待中的生活。

而我们想寻找这样一群青年,缺少选择与机会,但有志于投身于公益事业,我们邀请你们加入协作者学院,成为学院的一员,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自己和社会带来更多美好的改变。

点击链接,了解协作者学院详情协作者学院 |多一个选择,改变自己和他人的命运

招生对象:⊙年满18周岁  ⊙有志于从事社会工作的打工青年

我们希望你:⊙积极乐观,怀有希望  ⊙愿意且乐于帮助别人  ⊙富有行动力和学习能力乐于自我改进与突破

注:如果生活贫困,或者曾经具有志愿服务经历,有较丰富的社会阅历,将获得优先考虑获得什么

学习方式:三年全日制学习专题培训+小组学习+社区实践+实务督导

你将获得什么?

1、费用与支持 ⊙学费:4万元/人/年,由协作者学院提供奖学金支持(需承诺并保证全程参与学习) ⊙助学金:根据学员实践学习情况和经济条件提供差异化的助学金支持(最高每人每年可获8万元支持)

2、同伴网络与志向投身公益的伙伴互相支持学习

3、实务训练及督导资深社会工作者提供实务训练及督导服务

4、工作机会 ⊙学习结束后可通过招聘流程进入“协作者”就业  ⊙由学院推荐到公益机构就业  ⊙获得支持运作公益项目/创办公益机构

课程安排:

⊙第一阶段:社区实务阶段学习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理念和通用服务方法  ⊙第二阶段:项目管理阶段学习项目设计与管理技术  ⊙第三阶段:公益领导力阶段学习公益组织管理知识 

招生流程

▲ 点击图片查看

上课地点:北京

报名方式 

⊙推荐使用电脑复制链接填写:dwz.cn/6SwgPCMM      

⊙或扫描二维码立即报名▼

说在最后,成长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是一件需要付出所有心力去努力做的事情。我们明白,对你来说,学习如何成为一个能够投身公益的人更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因为很难,所以很少人做;因为很难,所以我们要做——因为它值得,因为它会创造更多的美好。期待你鼓足勇气,充满欣喜地加入我们。

协作者学院

17年来,协作者始终坚守成立时的誓言:“让生命更有尊严,让弱者更有力量”。基于此,在下一步发展规划中,为了更系统地给缺少机会和资源的弱势青少年提供支持,协作者希望融合16年赋权弱势青少年经验技术,整合社会力量,筹建一所没有围墙的草根社会工作学院——协作者学院,为有志于投身公益而又缺乏资源与学习机会的弱势青少年,尤其是流动青少年,提供系统教育,培育其成长为可以终生投身公益、推动社会发展的社会公益人才,使弱者实现助人自助,使公益有人才可用。

协作者欢迎更多有志于弱势青少年赋权增能的伙伴成为协作者学院的共创伙伴,和我们同和我们同行。

如何与协作者学院合作?-资源支持:成为合作伙伴,提供运作资金(教职人员费用、助学金奖学金、学院运营等)、物资(图书、学习用品、桌椅、办公设备等)。-空间支持:提供稳定的适合专注学习的空间、场地。-志愿服务支持:愿意与学员开展共创学习的专业导师提供课程研发、授课等;来自品牌传播、研究、筹资等方面有专业经验的志愿者提供志愿支持工作。

资源合作、报名等:潘愉 电话:13650997673  邮箱:yu.pan@facilitator.org.cn
媒体合作:米峰  电话:010-6406 2702  邮箱:feng.mi@facilitator.org.cn

如何体现您的支持价值?根据具体合作与支持内容,协作者学院可以回报:学院冠名/挂牌、课程冠名、助学金奖学金冠名、实习基地冠名/挂牌、优秀学员优先推荐就业等多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