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到4月30日,协作者“农民工抗疫救援行动”走过整整100天。100天里,我们针对46个困境农民工朋友开展动态监测,了解他们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困境,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无数农民工所面临的困境的缩影。
“我扛着这个家,尽力过一天算一天”
“我担心孩子,不知道还有没有学上”
“想着先过个安生的年,过一天算一天”
“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等了”
“没有收入,下个月就不知道该怎么生活了”
……
疫情期间,打工朋友这样对我们诉说。每一句话的背后,都有一个让我们揪心的家庭,身处疫情漩涡中的他们有绝望,有迷茫,更多的是因为疫情迟迟没有结束而带来的焦虑……
100天短暂而漫长。经历了不能回家团聚、或返回老家而不能返城、原有的工作计划都只是计划,没有收入的100天的日子后,那些曾向我们倾诉的家庭怎样了:生计是否得到解决,孩子在疫情期间有哪些变化,对未来是否重启了期望……
让我们再次走近他们,感受疫情后期的当下,来自他们对生活的诠释。
“有你们的帮助我们一定坚强起来”
44岁的刘霞,是我们发布的第一个访谈个案。
疫情发生前,刚刚历经丈夫去世。处理完丈夫的后事,回到北京的刘霞面临的是长达数月的新冠肺炎疫情。刘霞没上过学,自2015年带着患有肾病综合症的小儿子到北京求医。孩子患病、爱人去世、老人赡养、疫情期间没有生计来源……一个又一个的灾难性的打击让这位患有糖尿病、多种慢性疾病的母亲没了章法。她说,“经历的事太多了,感觉生死没有多重要”,只能“现在是哪个事更急就先做哪个事,走一步算一步”。
丈夫病重期间,12岁的儿子越越对她说:“妈你这样不吃不喝不睡,我爸已经住院都这样了,你要再倒下了,我们怎么办啊?”
疫情持续至今已有3个多月,儿子越越的病情不能耽搁,即便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刻,刘霞依然要为孩子看病、取药。这是44岁的刘霞人生经历中的至暗时刻。(《疫情下的深呼吸 | 我扛着这个家,尽力过一天算一天》)
2月22日,协作者为越越一家启动紧急个案介入,协调第一批捐赠物资为越越家送去成人口罩、儿童口罩和消毒湿巾,首先缓解他们去医院没有防护用品的困难。链接北京绿色啄木鸟志愿服务中心王涛老师为越越家捐赠电脑和面粉,并为越越姐姐提供了一份疫情期间居家办公的工作,也使得越越的学习更加便利。爱心人士咪咪捐出了她在疫情期间的加班费,缓解了这个家庭的燃眉之急。北京和睦家医疗救助基金会也在积极为越越家对接医疗资源。这一切,给越越一家带来了更多的生机和希望。
在第三轮跟进访谈中,我们能感受到越越妈妈还沉浸在哀伤中,但因为孩子,这位母亲选择坚强面对。在服务跟进过程中,刘霞说:“我感觉跟你们的沟通也是一种学习,有你们的帮助我们一定坚强起来!即使再难,我也得扛起这个家。”越越姐姐说:“特别感谢你们的帮助,这些都是无价的,我会继续加油的!”
协作者社会工作者微信还收到了这样两个视频:在胡同中春日的阳光下,刘霞和儿子越越打羽毛球、踢足球……一跑一跳间,是母子两人的欢笑与温馨。
现在,刘霞每天和越越一起户外运动一会儿,越越也会在网课之余主动扫地、刷锅、收拾桌子、倒垃圾……越越姐姐也利用这段时间积极为兼职做准备。
有一次,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越越主动在群里询问陪伴天使实习生鑫明哥哥数学问题,让大家觉得很惊喜很欣慰。
还记得,疫情开始,刘霞用几近绝望的语气说:“我扛着这个家,尽力过一天算一天”。这句话当时让我们揪心不已,三个月后的现在,虽然疫情尚未结束,但我们已迎来一个新的阶段,刘霞一家人也正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之下,努力调整自己,为即将展开的新生活做着准备。
“实在没有办法了就回老家”
回访时,今年57岁的大朕在安徽老家,即便疫情期间,大朕依然不得已在城市与老家之间奔波。
大朕患有脑梗和高血压,和妻子一同在南京打工,照顾孙女欣欣。欣欣的父亲因为借高利贷还不上款自杀了,母亲在欣欣八个月的时候就改嫁了。大朕回收废品,妻子做保洁工,老家还有80多岁的父母需要赡养。为了孙女可以在南京读书,两个老人日复一日坚持着。(《疫情下的深呼吸 | 我担心孩子,不知道还有没有学上》)
大朕说:“最近自己老家和南京两边跑。”
老家政府提供住房福利,一个家庭提供3万元进行危房改造,但房子要建多久,大朕也说不准。“平时就定期回来看看,也给他一点钱,但老人不舍得吃。房子一定要盖的,不盖他们住哪呢”。
老家事情还没处理好,大朕在南京租的房子被告知面临拆迁,欣欣奶奶不懂,还得靠大朕招呼。如果找不到合适房子,大朕一家可能会暂住他妻子做保洁的小区地下室,但大朕觉得孩子在长身体,住地下室不是长久之计。大朕这两个月临时在没有回来的邻居家存放废品,现在主人回来,存放的东西也要着急搬出来。
电话交流中,大联原本一直坚持在南京打工的,现在受疫情持续、租房搬迁等事情的影响,这个想法有了变化。大朕说:“现在房子不好租,再租就得租套房,1500元都租不到,到时再想办法,实在不行等丫头上完小学,如果考不上初中,我们实在没有办法了,就回老家。”
大朕一方面希望孙女在大城市接受好的教育,这也是两位老人在城市奋斗下去的动力,但孙女的成绩提不上去。尤其是疫情期间,在家上网课的效果不怎么好,这让大朕对孙女的学习更加忧虑。
养老问题也是大朕心头的一个难题:“如果初中还在城市上,房租、生活、读书费用算下来将近一二十万。我们俩苦,怕孩子成绩不好,还一分钱都没剩下。我们身体不好,也没有人照顾,蛮可怜的。”
疫情期间,协作者为大朕发放救助金,并从2月份开始就为欣欣链接了陪伴天使志愿者,以在线方式辅导欣欣的英语学习,为欣欣在疫情下的学习提供鼓励与支持,近期还将为欣欣邮寄乐高玩具陪伴她在家的时光。
但欣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改变还需要社会工作者从儿童和家庭不同角度的的持续介入。大朕说:“什么教育方式我都试过了。是不是我和小孩奶奶岁数大了,跟孩子沟通也有问题。”协作者在服务和调研中发现隔代教育的成长环境,也让欣欣应对学业困难时很难从家庭层面获得更多支持。
期待欣欣能够在学习上获得进步,也是让大朕一家可以坚持在城市打工的动力与信心!
“希望孩子放学后能到童缘待一会儿”
56岁的范芸带着孙女在南京打工,支离破碎的家庭让她曾经绝望,幸有女儿能给予她生活支持。
范芸患有脑梗、高血压,孙女小语的父母在孩子9个月大的时候就离婚,妈妈离开了家,爸爸从此一蹶不振,之后常年外出打工。几年前,范云的丈夫也离家出走,至今未归。范云靠在饭店洗盘洗碗的打工钱,以及小语爸爸每月寄来的300元生活费,维持着祖孙两人的生活。女儿还未出嫁,和范芸一起生活,也为母亲分担负担。(《疫情下的深呼吸 | 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等了》)
孙女,在范芸的生活里,既是动力,也是希望。
3月份,范芸因为原来工作的小餐馆因为没有客源关门后就失业了,没有了经济来源,伙食、房租都要支出,家里经济已经捉襟见肘,最基本的外出防护也是持续多次循环使用的一次性口罩。
为此,协作者先后为家庭发放了防护口罩和紧急救援金,支持家庭度过当前的难关。
4月份,我们了解到范芸已经找到一份保洁工作,刚上几天班。因为路程远,范芸不舍得坐车,便骑车去,往返需要将近两个小时时间。即便如此,一个月2000元的收入让奶奶不愿放弃,谈话中,范芸几度哽咽:“我不想丢掉现在的工作……”
原来,范芸刚来南京的时候,在一位管物业的社区主任那里工作,疫情期间范芸没有了工作,就打了电话给她,对方也没有犹豫,就让奶奶去她那上班。前几天,范芸骑车过马路闯红灯被拦了下来,要罚20块钱,当时她身上也没钱,就给主任打电话借20块,主任也没说什么转了50块钱给奶奶交了罚款。
最艰难时,一份温暖的支持是也是范芸坚持下去的动力。
随着疫情的发展,小语即将复学,范芸既高兴又有担忧,因为她和姑姑都上班后,小语将面临无人照看的困难。范芸说:“复学后,怕没人照顾她,希望孩子放学后能到童缘待一会儿,等自己下班了再去接。”
范芸希望女儿也可以早日找到工作,也期盼着协作者童缘早日恢复线下的服务。
“复工,还需再等等”
在大年初七便返回北京,打算复工的晓琴,至今还未开始工作。
晓琴今年51岁,来自河北省张家口人。晓琴来京打工已近八年时间,疫情前在一家奶茶店做服务员,每个月工资2800块左右。丈夫身体不好,不能做重活儿,去年腊月开始就失业了,原计划过完年回北京重新找工作,但至今无果。儿子在北京读初一,是协作者的助学对象,也是协作者社区自助图书馆的小馆长。(《疫情下的深呼吸 | 没有收入,下个月就不知道该怎么生活了》)
晓琴的工作如很多打工朋友一样,没有签合同,没有上社会保险,但这份工作于她是可以维持生计的来源,她依然期盼早日复工,但受疫情的影响,她工作的奶茶店没有人流量,老板说:“复工,还需再等等”。
疫情期间,在第一轮回访时,晓琴表示给孩子准备的学费已经用来交房租水电费,并已经开始用支付平台预支费用维持生活。
在这样的情况下,晓琴的爱人在疫情期间也是到处找工作,以前的工友、老乡都在问着,“他爸爸现在加入了附近招工的群,虽然干不了重活,但手工可以,每天看群里信息看是否有招工的,一个月的,半个月的,只要有活儿就做,有一点收入,房租有一些着落了”“以前是我工作多,现在疫情期间都是靠孩子爸爸贴补家里”。
因为不能上班,一直觉得胃不舒服的晓琴去医院做了检查,检查结果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缺铁性贫血,医生给开了药吃,晓琴说:“还好不是很严重,不能工作,我就在家养养胃,也可以陪伴孩子”。
晓琴的儿子小峰正在开始新的学习阶段,已经接到学校发的通知,前往学校领取了新书,正式开始线上上课。之前老师都是语音发作业,现在好一些,老师讲课,能够面对面提问。早上7点50上到11:30,下午13:00-16:00,和在学校上课时间一样。晓琴在家,偶尔也会坐在孩子身边与孩子一起学习。
疫情期间,协作者还持续为小峰提供陪伴天使服务,每周一次的陪伴天使,辅导小峰的学习,也带领小峰做一些科学实验,在动手中学习。此外,陪伴天使志愿者还通过英语阅读打卡活动,指导小峰英语学习。实习生玉清在群里分享英语的音标,小峰就会把英语单词读出来,玉清进行纠正,一点点练习,小峰不仅可以正确拼读英语音标,还能够顺利朗读英语绘本。
“有活干了,心情就好很多了”
胡闯来自安徽,是一位已经66岁的老人。由于年纪较大,妻子找不到工作,胡闯偶尔捡废品、打工零工贴补家用。大儿子和儿媳在孙子四个月大的时候离异,小儿子小帅(化名)在上初中三年级,孙子小宏(化名)在上初中一年级。大儿子平时靠收废品、开车拉货、搬运,搞装修等挣钱养家,每月收入3000左右。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儿子一直未能工作。
疫情期间最严重的时候开始靠借钱维持一家五口人的基本生活,一家人又得了流感,在医院门口买三个一次性口罩都要70元,“当时家里米都吃不起了,借了5000块暂时解决生活费用。”(《疫情下的深呼吸 | 借了钱,现在日子才能过》)
当了解到胡闯一家因为没有口罩,没办法出门时,社会工作者及时邮寄口罩,还为这个家庭发放紧急救助金,协助家庭度过难关。
4月初,再次打电话给胡闯,他向协作者提供的支持表示感谢。这次胡闯没有再叹气,他高兴地告诉协作者,前几天儿子复工了,自己也找到了活干了。
胡闯之前一直想找份工作,但因为身体和年龄原因,一直没有找到,在家里也闲了两三年。现在胡闯找到了工作,喜悦的心情难以言表,胡闯说:“人有活干了,心情就好很多了,不管收入多少钱。”
这份的新工作是胡闯内弟介绍的,帮忙看管仓库,每个月能拿两三千,地点在浙江。胡闯说,“我上个月22号过来的,接近20天了。我有可能今年一年都回不去,他们都在家里面,就我一个人来浙江了。”
谈及未来的打算时,胡闯说:“等孙子开学了,我想让儿子一起来浙江他舅舅工地工作。浙江现在的农村,疫情也比较好一些,工资也高一些。”而当社会工作者问到如果儿子也来浙江工作了,那家里就只有奶奶照顾两个孩子了,会不会很辛苦。爷爷笑笑也没有回答,只是说:“我问问他,看他自己愿不愿意来,不来就算了……”
于这个家庭,找到工作是一种欣喜,因为收入可以解决家庭的温饱。而背后因为流动带给这个家庭的还决定着这个家庭未来的走向,这个家庭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
“孩子是我现在最担心的”
阿志是广东云浮人,今年42岁,是珠海一名电路板厂普通流水线工人,一天上班11个小时,一个月工作280个小时以上,休息时间少。他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爸爸,妻子肢体三级残疾,没办法工作只能在家照顾孩子。一家四口人的生计,依靠阿志在工厂打工来承担。(《疫情下的深呼吸 | 加上几百元的补贴,才刚好维持生活》)
疫情期间,本就营养不良的孩子肺部感染住院5天,花费3000元。孩子病情刚有好转,4月8日又开始“复发”,当天晚上下班,阿志带孩子到医院的门诊检查,花了1000多元。医生建议孩子需要住院,但是阿志觉得3月份住院后病情还是那样,认为不需要住了,只是连续看了两天的病,日常慢慢吃药缓解。
阿志说:“4月孩子看医生这几天,妻子行动不便,只能照顾小女儿。妻子脑筋不灵活,连煮饭都(因身体残疾不便)比较慢,给孩子做饭吃都不能做好,孩子的营养也慢慢的跟不上了。”
为确保孩子可以有好的照顾,阿志拜托因疫情没有上班的大嫂看护孩子。
阿志说,疫情期间最大的费用还是给孩子看病花了不少钱,生活费一家人一天也要50-60元,开支还是比较大的。
阿志现在最担心小女儿能在哪里上小学,阿志说:“外来打工者只能通过积分入学给孩子办理上公办小学,5月8日就要开始帮孩子报名上学,2019年前我们的积分是113.8分,现在我们的积分只有123.8分,现在分数还没达到上年公办小学录取的积分分数,今年还不知道积分会不会升(提高)。如果积分够,还要办理复杂的手续,但如果不够我们得去教育局求助,说明家里没钱,孩子没办法上学的现状。再不然就是只能再等一年孩子再上学,孩子没办法读私立学校的,学费太贵了,我们家承担不起。”
疫情期间,协作者在了解阿志的家庭情况后,为这个家庭发放了紧急救助金和防护物资,暂时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同时,协助家庭了解积分入学政策,与家庭共同解决小女儿的入学问题。
阿志的大孩子学校通知预计5月11日开学,但是具体时间和安排还没有确定。阿志如很多家长一样为孩子玩手机着急,为不能辅导孩子功课焦虑,“孩子是我现在最担心的,陪伴他们的时间有限,没办法教他们读书”。
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协作者正在协调陪伴天使志愿者参与陪伴服务,希望为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带去希望,为这位父亲提供支持。
疫情开始之初,协作者李涛主任在文章中写道:
“大难面前,
人人皆有守护家园,
庇佑弱小之责!
无论何时何地,
协作者永远站在‘弱者’的一边,
永远站在行动的第一线!”
100天里,我们看到一个群体平时不被看见的生活,更看到一个群体平时不被发现的坚韧。疫情之下,每一个生命都面对着同样的困境,但,是他们,让我们看到突发疫情下,更多的坚守,更多的力量!
100天之后的岁月多里,我们仍然一起前行,无论风霜,无论阳光!
协作者农民工抗疫救援行动100天,
感谢您的支持,
致敬每一位平凡英雄!
买球app哪个最好用 ,你可以加入协作者之友,成为协作者月捐人
(cf.lingxi360.com/p/ca512p4q3yewvdk5yev51dzgl8mknx7r)